水稻育秧、播種前,先給種子穿上“防護服”,這不是在做實驗,而是能帶來實實在在效益的黑科技——種子丸粒化技術。該技術讓水稻種子穿上“防護服”,能在生長期間釋放除草、防蟲藥劑,降低田間管理成本。目前,具有防菌、防鼠、防蟲等功能的丸粒化技術已在三亞、東方等地示范推廣。
丸;乃痉N子。
將金黃色的水稻種子、稱好的特制粉劑先后倒入快速旋轉(zhuǎn)的離心機,加入適量清水。隨著離心盤的旋轉(zhuǎn),特制粉劑、水霧與水稻種子親密接觸、翻滾包裹,不一會,一粒粒大小均勻、表面光滑、橢圓形的種子就從機器另一端滾落出來。8月19日,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高新區(qū),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副教授劉宏巖邊操作邊向記者介紹,給水稻種子穿“防護服”是一項新技術,實踐證明,對水稻生長有著防蟲防病、節(jié)本增產(chǎn)的效果,這也是精量播種時代的黑科技。
記者隨手抓起一把穿上“防護服”的水稻種子,手稍微傾斜,外表光滑的種子很容易從指間滑落。而沒穿“防護服”的水稻種子,外表相對粗糙,流動性相對差一點。丸粒化后,原本形狀不一的水稻種子變得圓潤規(guī)整,流動性增強。通過精密的播種機械均勻、成行成列地播撒到田里,播種精準度比此前提高不少。
傳統(tǒng)育秧、播種,都是直接將水稻種子播進泥土里。如今,為何要給水稻種子穿上“防護服”?有什么作用?
據(jù)了解,水稻種子的“防護服”含有粘土、滑石粉、殺菌劑、除鼠藥、殺蟲劑等成分,種子穿上“防護服”相當于在水稻種子周圍形成保護屏障,不僅能有效預防病蟲害、鼠害的侵襲,還能為種子萌發(fā)和幼苗生長提供必要的養(yǎng)分!巴枇;蟮乃痉N子,外殼均勻光滑,流動性強,質(zhì)量較大,對播種田塊要求較低,特別適合無人機、機械化播種等精量播種。”劉宏巖介紹。
與傳統(tǒng)育秧移栽相比,水稻種子丸;缶恐辈ゼ夹g可省去育秧環(huán)節(jié),直接將處理好的種子播種,成本也相對減少。“同樣是機械化插秧,與先育秧再移栽,粒化后精量直播每畝的成本不超過250元。而且,丸;牟牧现泻蟹老x等成分,后續(xù)的管理也相對輕松!眲⒑陰r介紹。
丸;牧峡商峁I養(yǎng)支持,促進種子萌發(fā)和幼苗生長。8月19日,在三亞市崖州區(qū)海南南繁種業(yè)集團水稻試驗田里,記者看到,7月采用丸;恐辈ゼ夹g種植的10余畝水稻已長出嫩綠的稻苗。由于水稻丸;N子智能播種技術能很好地控制播種的密度、粒數(shù),所以地里的水稻長得非常整齊。
目前,水稻種子丸粒化這一技術已在三亞、東方等地開始示范推廣。去年,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與海南農(nóng)樂南繁有限公司合作,在東方市采用丸;夹g播種500畝。今年,該研究院與海南南繁種業(yè)集團、三亞瓊崖農(nóng)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合作,在三亞開展80畝示范。(記者 利聲富文/圖)

關注精彩內(nèi)容